- 张俊;唐茜;邵琥;
学校体育健康课程思政的实施应以生命教育为核心,找准着力点,将生命教育嵌入体育健康教育之中,借此发挥生命教育对于学生思想认识、行为习惯、价值理念的引导功能。在实践中,应搭建体育课程实施生命教育的理论框架体系,为生命教育落地提供保障。同时探索具体的教育措施,丰富体育健康教育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一体化、多样化的生命教育模式。
2025年04期 v.48;No.268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郭晓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历经恢复重构、探索提高、改革发展及顶层设计与协同创新四个阶段,逐步形成系统性治理框架。然而,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仍面临严峻挑战。研究以江西省为例,通过量化分析1978至2024年国家(296部)与地方(62部)政策文本,剖析其演变特征及现存问题。研究发现:江西政策演进呈现“早期滞后、中期加速、后期协同创新”的阶段性特征;早期政策地方化不足导致宏观性过强,近20年虽加速响应国家导向、手段多元化,但仍有治理体系不完善、要素失衡等问题;政策理念尚未从单一“体质健康”转向涵盖心理与社会适应的“大健康”维度,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合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优化路径:完善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实践方案,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联动机制,完善政策执行与评估体系。
2025年04期 v.48;No.268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邱建华;丁亦可;陈荣;徐永生;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运动休闲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运动休闲产业人才培养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发现,目前江西省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存在运动休闲产业专业人才匮乏、培养模式本土化落实缺失、学科设置不合理、就业期望契合度偏差,以及与市场发展适配度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提出确立科学目标定位、课程设置科学化、创新化和灵活化,拓展教育培训渠道,对实用性人才进行培养,以及校企协同模式培养途径的科学化构建四个方面的运动休闲产业人才培养思路,为新时代江西省运动休闲产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4期 v.48;No.268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范飞虎;
“体教融合”“双减”等政策的相继出台,为规范、有序引导社会力量进校园参与学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将社会力量纳入学校体育伤害研究视域,是构建学校体育伤害预防和保障体系的新动向。研究梳理了进入学校开设体育课堂的社会力量主体类型,并基于学校、学生、社会力量三方责任主体,对社会力量开设的体育课堂中出现的学校体育伤害分别进行法律归责。通过建立完备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拟定规范的学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合同、配备学校教师辅助体育兼职教师教学、加强对体育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培训、构建完善的体育伤害保险体系等举措,以期为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2025年04期 v.48;No.268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周活新;
研究以广州市知用学校为特定观察场域,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参与式观察法,系统剖析“双新”理念与“减实”要求交织影响下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实施现状、育人成效及潜在的结构性与实践性困境。研究发现,知用学校在课后体育服务普及化、项目多样化及初步融入“双新”育人理念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学生参与热情较高,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个性化运动需求并初步显现体质改善迹象。然而,目前仍存在师资队伍专业引领力与持续发展力不足、课程内容与“双新”核心素养深度融合不够、“减实”背景下体育育人价值挖掘不深、场地器材等硬件资源配置与高效利用不充分、科学化评价与正向激励机制缺位以及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尚未充分形成等深层次挑战。对此,可从顶层设计优化、师资队伍赋能、课程体系重构、资源保障升级、评价机制创新及协同治理强化等六个维度提出系统性改进对策。
2025年04期 v.48;No.268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黄晶;钟皓东;叶婕妤;
生成式AI技术是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多模态内容生成的核心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体育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也为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教学模式、资源供给、教师发展、教育公平四个方面剖析生成式AI赋能体育教育的价值意蕴,从技术适配性、数据伦理、教育生态等六个维度探讨生成式AI赋能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对应的发展创新路径。研究认为,生成式AI赋能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应构建体育专用AI技术体系,攻克具身认知难题;构建全生命周期防护网,遏制算法霸权;重塑人机协同教学范式,守护体育精神内核;构建技术下沉支撑体系,破解资源鸿沟;构建技术治理制度框架,填补规则真空;建立人文导向的发展边界,遏制工具异化。
2025年04期 v.48;No.268 49-5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贺泽江;蒲毕文;
如何有效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事关国家未来。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展开研究,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研究发现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过程中存在“家庭—学校—社区”支持失衡、线上社交代替线下运动互动、城乡及社会阶层体育资源不均等困境,为此提出优化三方联动的社会网络结构、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体育互动模式、促进体育资源配置更加公平等策略。旨在为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参考,助力构建多层次、协作高效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支持体系。
2025年04期 v.48;No.268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