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师友


体育教学

  • 高中体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

    常帅;李政昊;赵峰;

    科学发展体能、促进健康行为是推动体育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是推动教学实践深度变革的重要路径。依据“前期搭建项目框架—中期执行实施项目—后期验收项目”的设计框架,结合核心素养要求、整合学科知识、广用教学方法设计高中体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探索高中体能教学新范式。

    2025年04期 v.48;No.26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提示语的预设与实施

    吴启航;

    研究旨在探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提示语的作用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教师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研究对象为160名小学生以及4个班级,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提示语对学生注意力、参与度的影响,同时对4个班级开展为期1个学期的跟踪观察,了解提示语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同时开展对体育教师的开放式访谈,了解教师对使用提示语的感受。研究结果表明,精心设计的提示语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更好地保障小学体育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建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视提示语的设计与应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5年04期 v.48;No.268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新课标视域下“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现状剖析及实现路径——以苏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为例

    赵文超;丰正军;王亚辉;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既是践行新课标理念、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也是解决以往碎片化教学弊端的有效途径。然而体育教师能否落实新课标“结构化、情景化、实战化”的要求,仍有待实践检验。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梳理。结果发现:新课标普及率较高,“学、练、赛”三维目标开展呈现良性态势;小学、初中一体化教学差异明显,中、小衔接不均衡现象普遍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整体性意识缺乏,“学、练、赛”教学流程相对传统;教学比赛开展频次较为稳定,成效显著,然而比赛形式却略显单一。针对现阶段一体化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提出聚焦课程内容整体设计、创设真实情境教学方式、强调比赛的核心功能等实现路径。

    2025年04期 v.48;No.268 10-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基于OBE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在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研究——以排球战术教学为例

    李远辉;李加锋;岳敏;

    研究基于OBE理念探讨BOPPPS教学模式在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效果,以排球战术教学为案例。OBE理念强调以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的开端,这与BOPPPS教学模式以“目标驱动,学生参与,成果导向”的核心特征相契合。在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BOPPPS教学模式,设计与学生兴趣紧密相关的体育教学活动,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参与度。根据前测与后测结果,教师有效地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展,精准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体育知识体系,又通过持续性的形成性评价构建了“教—学—评”闭环系统,为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落地提供了创新路径。

    2025年04期 v.48;No.268 15-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校园足球

  • 新课标背景下五邑地区校园足球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陈厚波;杜延飞;

    在新课标为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分析影响五邑地区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以及应对策略。研究认为,新课标背景下学生学业负担的减轻,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校园足球深入开展过程中存在以下现象,一是足球文化渗透不足;二是教育本质未被重视,教育理念与体系落后,教学条件艰苦;三是“家、校、社”联系和衔接不够紧密,足球教育认知缺乏。面对诸多困境,提出相应对策,一是充分挖掘校园足球文化,用文化引领发展;二是在政府层面要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校园足球的投入和监管评估;三是在社会层面要营造足球氛围,搭建“家、校、社”合作渠道;四是要树立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增强师资队伍与场地建设;五是建立完备的竞赛体系,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2025年04期 v.48;No.268 19-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五育融合背景下校园足球发展的问题审视与实践策略

    蔡嘉鑫;季谋芳;余磊;

    校园足球是学校育人的重要抓手,是五育融合的生动实践。运用文献资料法、演绎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以五育融合为切入点对校园足球发展进行审视。研究认为,当前校园足球发展存在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与内容单一化、体育教师五育融合理念匮乏、学生综合素质不足、足球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对此,应完善校园足球课程评价标准、强化教师综合素养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构建多元化的校园活动形式,推动五育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融合思路与实施路径。

    2025年04期 v.48;No.268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体育人文

  • 生命教育:学校体育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核心取向

    张俊;唐茜;邵琥;

    学校体育健康课程思政的实施应以生命教育为核心,找准着力点,将生命教育嵌入体育健康教育之中,借此发挥生命教育对于学生思想认识、行为习惯、价值理念的引导功能。在实践中,应搭建体育课程实施生命教育的理论框架体系,为生命教育落地提供保障。同时探索具体的教育措施,丰富体育健康教育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一体化、多样化的生命教育模式。

    2025年04期 v.48;No.268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江西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演变历程与优化路径研究

    郭晓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历经恢复重构、探索提高、改革发展及顶层设计与协同创新四个阶段,逐步形成系统性治理框架。然而,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仍面临严峻挑战。研究以江西省为例,通过量化分析1978至2024年国家(296部)与地方(62部)政策文本,剖析其演变特征及现存问题。研究发现:江西政策演进呈现“早期滞后、中期加速、后期协同创新”的阶段性特征;早期政策地方化不足导致宏观性过强,近20年虽加速响应国家导向、手段多元化,但仍有治理体系不完善、要素失衡等问题;政策理念尚未从单一“体质健康”转向涵盖心理与社会适应的“大健康”维度,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合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优化路径:完善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实践方案,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联动机制,完善政策执行与评估体系。

    2025年04期 v.48;No.268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江西省运动休闲产业人才培养策略的思考

    邱建华;丁亦可;陈荣;徐永生;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运动休闲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运动休闲产业人才培养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发现,目前江西省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存在运动休闲产业专业人才匮乏、培养模式本土化落实缺失、学科设置不合理、就业期望契合度偏差,以及与市场发展适配度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提出确立科学目标定位、课程设置科学化、创新化和灵活化,拓展教育培训渠道,对实用性人才进行培养,以及校企协同模式培养途径的科学化构建四个方面的运动休闲产业人才培养思路,为新时代江西省运动休闲产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4期 v.48;No.268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社会力量进校园视域下中小学体育伤害的责任归属与保障策略

    范飞虎;

    “体教融合”“双减”等政策的相继出台,为规范、有序引导社会力量进校园参与学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将社会力量纳入学校体育伤害研究视域,是构建学校体育伤害预防和保障体系的新动向。研究梳理了进入学校开设体育课堂的社会力量主体类型,并基于学校、学生、社会力量三方责任主体,对社会力量开设的体育课堂中出现的学校体育伤害分别进行法律归责。通过建立完备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拟定规范的学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合同、配备学校教师辅助体育兼职教师教学、加强对体育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培训、构建完善的体育伤害保险体系等举措,以期为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2025年04期 v.48;No.268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开展现状与改进对策——以广州市知用学校为例

    周活新;

    研究以广州市知用学校为特定观察场域,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参与式观察法,系统剖析“双新”理念与“减实”要求交织影响下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实施现状、育人成效及潜在的结构性与实践性困境。研究发现,知用学校在课后体育服务普及化、项目多样化及初步融入“双新”育人理念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学生参与热情较高,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个性化运动需求并初步显现体质改善迹象。然而,目前仍存在师资队伍专业引领力与持续发展力不足、课程内容与“双新”核心素养深度融合不够、“减实”背景下体育育人价值挖掘不深、场地器材等硬件资源配置与高效利用不充分、科学化评价与正向激励机制缺位以及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尚未充分形成等深层次挑战。对此,可从顶层设计优化、师资队伍赋能、课程体系重构、资源保障升级、评价机制创新及协同治理强化等六个维度提出系统性改进对策。

    2025年04期 v.48;No.268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生成式AI赋能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

    黄晶;钟皓东;叶婕妤;

    生成式AI技术是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多模态内容生成的核心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体育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也为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教学模式、资源供给、教师发展、教育公平四个方面剖析生成式AI赋能体育教育的价值意蕴,从技术适配性、数据伦理、教育生态等六个维度探讨生成式AI赋能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对应的发展创新路径。研究认为,生成式AI赋能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应构建体育专用AI技术体系,攻克具身认知难题;构建全生命周期防护网,遏制算法霸权;重塑人机协同教学范式,守护体育精神内核;构建技术下沉支撑体系,破解资源鸿沟;构建技术治理制度框架,填补规则真空;建立人文导向的发展边界,遏制工具异化。

    2025年04期 v.48;No.268 49-5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

    贺泽江;蒲毕文;

    如何有效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事关国家未来。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展开研究,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研究发现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过程中存在“家庭—学校—社区”支持失衡、线上社交代替线下运动互动、城乡及社会阶层体育资源不均等困境,为此提出优化三方联动的社会网络结构、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体育互动模式、促进体育资源配置更加公平等策略。旨在为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参考,助力构建多层次、协作高效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支持体系。

    2025年04期 v.48;No.268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教师论坛

  • 广州市8~12岁小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韧性的关联研究

    刘巧;刘凌云;李瑊;

    分析广州市8~12岁小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韧性的关联性,为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广州市5所小学1880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身体素质指标,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评估心理韧性。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两者相关性。结果显示:9岁小学生身体素质存在性别差异(P<0.05), 10~12岁小学生身体素质存在显著性别差异(P<0.01),而8~12岁小学生心理韧性无性别差异(P>0.05)。速度素质(r=0.49, P<0.01)、耐力素质(r=0.18, P<0.05)与目标专注维度,耐力素质与情绪控制维度(r=0.19, P<0.05),以及总体身体素质与心理韧性(r=0.30, 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回归模型显著。研究表明:提高8~12岁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是速度和耐力素质,对其心理韧性(尤其是目标专注和情绪控制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2025年04期 v.48;No.268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双减”背景下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俱乐部运营管理的困境及策略研究

    何黎明;饶雯;

    “双减”政策的颁布为中小学体育俱乐部的良好发展提供了契机。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在浙江省中小学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中小学体育俱乐部运营管理情况,并对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管理制度、运营机制、资金来源和运营成果等方面的困境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机制,优化俱乐部管理模式;拓展来源,缓解俱乐部经费紧张;定期培训,提高俱乐部师资水平;多元参与,促进“家校社”协同联动四大策略。

    2025年04期 v.48;No.268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路径研究

    黄延春;李帅迪;高惟肖;张春龙;郭佳龙;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路径等进行了分析。结合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产生背景、“三个关键点”和具体实践分析其实施效果,从高校公共体育课中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效果、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学生体质下降催生体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分析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必要性,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实施效果,提出了转变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理念;改善传统教学方式;融入“三个关键点”;遵循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总体要求;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改革效果等路径。

    2025年04期 v.48;No.268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感知社会支持对青少年体适能的影响: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的中介作用

    张磊;陈勇;潘春露;

    提升青少年体适能和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协调发展,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战略。研究采用CAPL-2模型与多维感知社会支持量表对620名9~12岁青少年的体适能水平、感知社会支持、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感知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体适能;青少年的锻炼行为在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对体适能的预测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青少年锻炼动机和锻炼行为在感知社会支持对体适能的预测路径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2025年04期 v.48;No.268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新发展阶段奥林匹克教育助力乡村学校体育发展的路径研究

    刘玉;吴俊;温洪泽;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究新发展阶段奥林匹克教育助力乡村学校体育发展的路径。研究表明:奥林匹克教育能丰富学校体育内容、强化政策支持、增强青少年竞争意识、扩充学校体育资源。建议: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奥林匹克教育与学校体育融合发展;提倡竞技运动,构建中小学校体育竞赛体系;推动奥林匹克教育生活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师资培训;加快课程改革,打造体育特色名片。

    2025年04期 v.48;No.268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体育师友》稿约简则

    <正>《体育师友》(曾用刊名:体育教学与训练)是由广州体育学院主管、主办的体育学术期刊(双月刊),全年6期、双月末出版,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主要关注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等领域,主要栏目有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运动康复、体育人文、校园足球、教师论坛等栏目。来稿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学术性,侧重于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的实际应用,且稿件观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准确、标点正确。

    2025年04期 v.48;No.26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