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师友


体育教学

  •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公共体育通识课教学实践探索——以“户外拓展运动”课程为例

    霍兴彦;

    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协同效应。以“户外拓展运动”课程为例,分析探讨高校公共体育通识课实施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高校公共体育通识课在融入课程思政过程中,主要面临课程地位边缘化、教学理念片面化、教学内容重复化、教学评价简单化和教学互动形式化等挑战,应从师生关系“亲”、教学内容“新”、教学过程关键“点”和教学评价“全”等方面进行思政教育实践探索。

    2025年03期 v.48;No.26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学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蒋琛;朱亚成;舒新芸;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教学领域普及中面临诸多限制,研究从技术创新、教育资源分配、教师适应性、安全监督、优化数据管理等维度出发,对人工智能在体育教学应用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全面分析。对此,研究提出了若干实践路径,包括推进创新技术发展、各方协同优化资源分配、强化教师培训、确保安全监督到位、优化数据管理等,旨在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与体育教学的有效结合。

    2025年03期 v.48;No.267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核心素养下中学网球大单元教学的创新探究

    马卫宾;杜邮昌;钟鑫魁;相增慧;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紧紧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大核心要素开展教学设计与实施,这已成为当下学校体育教学的普遍共识。研究以水平三网球18课时大单元教学为例,围绕“快乐旋转练网球,自信勇敢做少年”为主题,基于“教会、勤练、常赛”理念为引导,以体育“核心素养”为纲领,探索网球大单元在教学过程中的破解之道,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2025年03期 v.48;No.267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高中智慧体育教学的实施价值、困境及策略——以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为例

    徐金文;张开华;

    研究以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为例,对高中智慧体育教学的实施价值、推进困境与发展策略进行阐述,智慧体育教学具有体育学习空间自由化、需求多样化、方式直观化、过程数据化、内容个性化、评价科学化等现实价值。推进过程中存在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不愿跳出传统教学的“舒适区”;拘泥传统教学模式,缺少智慧体育教学模式借鉴;智慧体育终端缺失,无法监控与采集运动数据;体育教学资源匮乏,智慧化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学生学习习惯固化,智慧化深度学习能力较弱等困境。因此提出加强教师“双新”培训,提升智慧体育教学能力;基于现有云台端,构建智学网-平板-MT-Sports新范式;利用现有设备提升学生体质,争取资金采购可穿戴设备;组建智慧教学教研团队,利用教科研开发体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使用智慧平台自主学练,促进学习习惯转变等策略。

    2025年03期 v.48;No.267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新课标视角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育人价值、实践困境与推进策略

    喻冬桂;张磊;熊玮;胡玮莉;喻和文;黄达武;

    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不仅能增强体质,还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育人价值。研究认为,当前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存在地位认识缺失且主题本位偏离,体育教师多学科知识储备和跨学科教学资源受限,教学方法选择不当且主题情境创设缺乏,教学评价体系不全且操作性不强等诸多困境。据此提出相关策略:摆正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地位,主题设计注重多学科融合;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加强相关物质保障;设置真实教学情境,丰富教学过程;追踪学习进程,量化多元评价。以期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2025年03期 v.48;No.267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体育特色校本课程提升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的路径探蹊

    赖金露;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学生个人生活习惯、家庭环境、心理因素及学校体育教育等多个维度,分析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通过打造融合地域文化的体育特色校本课程、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运动动力、建立反馈机制持续优化课程以及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教学质量等具体措施,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025年03期 v.48;No.267 22-2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训练与竞赛

  • 小学生足球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

    刘夫力;陈吉星;

    体能训练是小学生足球训练的重要内容,受到教练们的普遍重视。通过文献资料阅读获取研究素材,借助文献分析形成对少儿体能训练的系统认知,阐述小学生足球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探讨体能训练各种内在关系、训练内容细分、训练方法分类及细分,旨在为小学生足球体能训练提供内容选择与方法运用的指导。

    2025年03期 v.48;No.267 25-2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基于CiteSpace的近三十年我国速度滑冰研究可视化分析

    谢蓝;周治华;唐晖;

    分析1994年至2024年中国知网收录的速度滑冰文献,从发文数量、核心作者及科研机构等多个维度探讨我国速度滑冰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采用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等方法,提炼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我国速度滑冰发文量历经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平稳增长,中期快速上升达峰值,后期波动发展,近年发文量渐降;部分作者已形成稳定合作网络,但联系较松散,多局限于小团队,孤立节点较多;科研机构分布集中,合作模式以双边联系为主,网络连接密度适中,但不同地区机构联系不紧密,合作强度与广度有待提升;研究热点集中于速度滑冰训练、教学方法、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技战术、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当前侧重我国与世界速滑强国竞技水平对比,未来将朝着内容细化、结合重大赛事以及学科交叉融合方向迈进。

    2025年03期 v.48;No.267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200m间歇跑和中长距离跑组合训练对体育高考男子800m跑成绩的影响

    刘再贵;

    为探究组合训练对体育高考男子800m跑成绩的影响,以6名体育高考生为研究对象,设计为期1年的200m间歇跑(分基础期、适应期、加量期、突破期)与中长距离跑(1000m、 5000-6000m)组合训练方案,通过心率监测、成绩对比及访谈评估训练效果。结果显示,受试者800m成绩平均提升39.33秒(最大提升1分11.57秒,最小20.08秒),表明组合训练可有效增强抗乳酸能力、速度耐力及400-600m相对速度。建议训练中优先采用4组200m间歇跑(心率180-192b/min)及4组1000m跑(完成时间≤4分钟)的阶段性负荷控制,并注重个体化调整以避免过度训练。研究为体育高考生短期提升800m成绩提供了实践参考。

    2025年03期 v.48;No.267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体育人文

  • 何以·以何·如何:基于共情理论的贵州“村BA”跨圈层传播机制研究

    张宇;欧铸伟;姜慧;龙佩林;

    共情乃社会和谐发展之重要推手,亦是增强人民福祉不可或缺的途径。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共情理论为视角切入,依据“何以共情——以何共情——如何共情”的三重叙事逻辑,深入剖析共情理论在贵州“村BA”跨圈层传播机制中的核心作用与实现路径。“逻辑起点——逻辑展开——逻辑旨归”的内在逻辑构成了“何以共情”的基础理论依据;认知共情的内核、情感共情的纽带以及行为共情的导向共同搭建起“以何共情”的机制框架;体育圈、经济圈与文化圈的跨圈层传播策略,则成为“如何共情”在实践层面的具体展开。

    2025年03期 v.48;No.267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旅游场域中河南传统体育文化表征和发展模式的重构

    王世军;

    研究通过梳理旅游场域与传统乡村场域中社会主体之间的价值冲突,探究在旅游场域引入背景下社会主体之间价值共识的凝聚,并推动传统体育文化当代表征的转型,以适应旅游场域下传统体育文化社会功能定位的转型,从而创新旅游场域下河南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模式,推动河南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更好的支撑河南文化强省战略的实现。

    2025年03期 v.48;No.267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思政元素融入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程的价值与路径

    张震;董晨;杜熙茹;周杨;

    将思政元素融入篮球课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能力,也为其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围绕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探讨思政元素融入篮球教学的价值意蕴,总结篮球课程中适合融入的思政元素。针对当前师资力量与专业能力局限、学生接受度和参与意愿不高、课程设计与思政目标不够系统、资源与评价体系缺失等现实挑战,提出了通过精准设定教学目标、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优化教学评价的四条实践路径,为高校篮球课程的育人功能拓展提供了可行性方案,也为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实践参考。

    2025年03期 v.48;No.267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教师论坛

  • 中外比较视域下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路径研究

    惠百功;毕献为;王大鹏;段炼;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的比较分析,总结出国内电子存在竞技引擎研发技术相对薄弱;电子竞技俱乐部国际化程度低;电子竞技项目研发力度稍显不足;电子竞技选手人员更迭速度较快的发展差距,深度剖析后发现差距产生的根源在于电子竞技赛事组织力度差;电子竞技产业链结构缺失;电子竞技著作权划分不清;电子竞技运动员培养模式滞后等问题。提出拓展VR、 AR技术,提升电子竞技引擎渲染功能;注入数字孪生技术,强化电子竞技引擎品牌建设;建立数字交易监管平台,加快电子竞技引擎研发速率;规范数字化标准,优化电子竞技选手选拔培养机制等发展路径,为今后国内电子竞技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经济效益。

    2025年03期 v.48;No.267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体育类院校思政课与叙事化呈现的三层逻辑

    邱天;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一直是体育类院校思政课建设与改革关注的重点,以叙事化教学呈现将体育元素融入思政课是一种积极的尝试。通过分析体育类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逻辑层面的短板,借助教育学的理论逻辑为支撑,来阐释叙事化教学呈现的情感属性和思政课理性基调的价值逻辑。体育类院校可以依托体育元素为介质,从多角度体察思政课教学改革中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变化,衡量情融理达的理论向度和价值维度,打破体育专业窄化和思政课泛化要求的壁垒,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完成思政课自身的职责和使命。

    2025年03期 v.48;No.267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体育院校美育类课程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

    李洁琼;谭雅静;林滨;田宇;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亦是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目标和原动力。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体育院校的美育建设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目前我国体育院校的美育建设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和进展,如开设公共艺术课程、营造校园文化氛围、配置基础设施,但同时也存在美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美育教学方法单一,美育课程与院校特色连接不紧密,美育评价机制欠缺,美育资源保障匮乏,社会对体育院校美育工作认可度和支持度不够,美育成果的应用转化价值难以实现等普遍且不容忽视的问题。有鉴于此,体育院校的美育课程可以从优化美育课程设置、更新美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完善美育评价体系、拓展美育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提升。

    2025年03期 v.48;No.267 62-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广东省普通高考体育术科考试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郭志雄;

    普通高考体育术科考试是我国体育专业人才选拔与培养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推进广东省普通高考体育术科考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建设,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近五年广东省普通高考体育术科项目设置、难易度、考生报考情况三方面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广东省普通高考体育术科项目设置不完整、难易度不平衡、考生报考项目不均衡的问题。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提出广东省普通高考体育术科考试应优化项目评分标准,引导考生合理选择专项,增设考核考生的专项素质和专项基础考核项目三条优化策略。

    2025年03期 v.48;No.267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非遗保护视域下高校峨眉武术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张繁;何炳权;

    研究聚焦于高校峨眉武术校本课程的建设路径,探讨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文献资料整理与案例研究,揭示峨眉武术校本课程的价值与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发现课程体系尚未规范化,导致课程内容呈现出“浅”而“散”的问题。研究提出,以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培养为核心目标,结合地方文化资源,优化课程体系,构建长期推广机制,以提升课程的稳定性与影响力。峨眉武术校本课程的建设不仅能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也能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实践路径。

    2025年03期 v.48;No.267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我校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育实习的实践经验、困囿与优化

    李少兰;

    教育实习是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实习,将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应用于教学训练,有效检验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参照国内外同类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与实践经验,对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育实习展开系统研究。研究认为: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育实习模式整体变化不大;实习形式呈现多元化扩展趋势;实习基地覆盖面广,缺乏相对固定的优质实习基地;教育实习评价制度完善,落实考核有待加强。优化策略:明确实习理念、完善管理机制、注重能力复合、创新实习模式、前置实践环节、健全考核体系、建设优质基地、促进协同联动,为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育实习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8;No.267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体育师友》稿约简则

    <正>《体育师友》(曾用刊名:体育教学与训练)是由广州体育学院主管、主办的体育学术期刊(双月刊),全年6期、双月末出版,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主要关注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等领域,主要栏目有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运动康复、体育人文、校园足球、教师论坛等栏目。来稿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学术性,侧重于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的实际应用,且稿件观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准确、标点正确。每篇论文5500-7500字为宜(含图、表在内)。来稿请在文稿首页左下角处注明以下信息:作者(含通信作者)简介(年龄、性别、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等),若为基金资助项目,需注明项目名称和编号,并在文后附立项证书扫描件一份。本刊对国家级基金项目的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三审制”评审后优先刊登。

    2025年03期 v.48;No.26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下载本期数据